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 技工院校應有更大擔當
選稿人員:劉佳 | 發布日期:2021/3/12 11:01:02 | 瀏覽次數: 2777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共有來自技工院校的選手1208人,占參賽選手的47%。經過3天激烈角逐,57名來自技工院校的選手獲得金牌,占金牌獲得者的58.8%;50名選手獲得銀牌,占銀牌獲得者的51.6%;60名選手獲得銅牌,占銅牌獲得者的61.9%;獲得金銀銅牌的選手占全部獎牌獲得者的57.4%。此外,來自技工院校的選手共有518人獲得優勝獎,占獲得優勝獎選手的51.2%。從成績看,來自技工院校的參賽選手技能水平較高,這得益于技工教育堅持走特色辦學之路。
技工教育始終不忘初心
技工院校選手在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中表現不俗,充分體現出我國技工教育的辦學水平和質量。技工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長期以來,技工院校始終不忘初心,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核心,以培養生產服務一線技能人才為目標,實行校企雙制、工學一體辦學模式。經過不斷發展,形成了以技師學院為龍頭、以高級技工學校為骨干、以普通技工學校為基礎的現代技工教育體系,是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
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技工院校2392所,在校生360.3萬人。2020年,全國技工院校招生約160萬人,實現持續增長。每年向生產服務一線輸送約100萬名中高級技術工人,畢業生就業率長期保持在97%以上,畢業生專業對口率、就業質量和穩定性、用人單位滿意度均保持較高水平,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技工院校堅持特色辦學
在多年的實踐過程中,技工院校不斷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學模式。
校企合作辦學,學生就業好。長期以來,技工院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實行校企雙制辦學模式。校企合作已成為當前技工院?;巨k學制度,校企雙方以組建技工教育集團、校企股份制合作、企中校、校中企等多種方式開展訂單、定向、定崗人才培養,在招工招生、專業建設、師資培養、教學標準、生產實訓等全面合作、深度融合,實行“入學即就業、招生即招工”,實現了企業得人才、學生就業好的雙贏目標。
緊貼市場需求,專業設置活。技工院校始終緊跟市場需求,根據就業形勢和產業發展靈活設置和動態調整專業。近年來,圍繞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新職業和新業態,大量開設了信息通信技術、數控技術、軌道交通、3D打印、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無人機應用、新媒體應用、康養服務等新專業,專業含金量越來越高,職業榮譽感越來越強,畢業生工作環境越來越好,改變了以往技校就業崗位“苦、臟、累”的狀況,形成了市場需求旺盛、學生就讀意愿強烈的良好發展態勢。
深化教學改革,技能水平高。技工院校打破傳統的學科式教學方式,全面開展“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即依據最新國家職業標準和企業生產實踐開發教學培養標準,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根據工作過程設計課程體系,實現“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學生學完一門課程就可以掌握一項工作技能,學完一個專業就能勝任工作崗位需要,學生技能水平與崗位需求無縫銜接,適應了用人單位工作要求,解決了結構性就業矛盾。我國自2011年起參加了5屆世界技能大賽,共有162名選手獲得獎牌,其中來自技校的師生101人,占獲獎選手的62.3%,體現出技工院校師生高超的技能水平。
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
近年來,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指示精神和李克強總理提出的“辦好技工院?!本唧w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推進技工院校改革創新,技工院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盡管技工院校辦學質量不斷提升,但受重學歷輕技能等觀念的影響,技工院校對青年學生的吸引力依然不足,仍面臨著資金缺、招生難、待遇低等困難,需要各級黨委政府更加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完善政策措施,破解技工院校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技能人才。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