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才與培訓>太原出臺十七條實施意見 激活用好本土人才

 

 

太原出臺十七條實施意見 激活用好本土人才

選稿人員:劉佳   |   發布日期:2021/1/12 11:16:30   |   瀏覽次數: 3960


  激活用好本土人才

  近日,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太原市進一步激活用好本土人才實施意見(試行)》,圍繞本土人才激勵、培育、流動、保障等方面提出17條改革創新舉措,努力留住、激活、用好本土人才。

  給予高端人才綜合支持——

  院士全職工作5年可獲近2000萬元經費津貼

  對太原市新當選且全職工作的“兩院”院士,給予1200萬元科研經費、240萬元安家費和每年100萬元津貼,對新入選且在太原市全職工作的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專家,給予600萬元科研經費、120萬元安家費和每年50萬元津貼。培養國家級人才工程后備力量,5年培養周期每年給予每人50萬元科研經費,特殊經費需求予以“一事一議”。

  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項目、具有突出貢獻的第一完成單位,按照1:10標準一次性分別給予300萬元、150萬元配套獎勵。獎勵資金70%用于單位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30%獎勵主要完成人(研究團隊)。

  培養選拔“六新”等領域領軍人才,對具有突出貢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創業團隊最高給予1000萬元獎勵、領軍人才最高給予100萬元獎勵;在“六新”等領域主持科技項目的青年科技人才,獲創業創新大賽最佳項目獎的給予100萬元獎勵。

  實施高端人才團圓計劃,對家屬為外地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在崗的人員,可依據有關規定,調回太原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

  讓更多技能實用人才脫穎而出——

  獲國家級技能大賽最高獎勵50萬元

  重視技能人才培養選拔,對在世界技能大賽獲得金、銀、銅牌的,獎勵50萬元;對新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獎項的人員分別獎勵50萬元、30萬元。

  培養“土專家”“田秀才”“農狀元”等農村實用人才和鄉村本土人才,加強農經、農技、農機三支人才隊伍建設,對累計任職5年及以上的鄉村人才根據任職年限和實際貢獻給予一定金額補貼激勵。

  加大對非遺傳承人和“老字號”人才支持,對搶救恢復已停業、消亡“老字號”品牌卓有成效的傳承人、主持人給予最高20萬元資助;對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及經認定弘揚正能量的“偏才”“專才”一次性給予5萬元至10萬元獎勵。

  對連續工作滿3年并繼續從事社會工作,且取得高級、中級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的社會工作者,一次性給予1.5萬元、1萬元的專業能力提升獎勵。

  激勵優秀人才向企業集聚——

  探索構建企業和人才“命運共同體”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人才園區建設,本地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利用閑置廠房、樓宇和存量土地改(擴)建人才科創園的,在第一個人才創業項目落地后,按照場地改造及公共技術設備購置等投入費用總額的30%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

  提高企業人才薪酬,鼓勵企業建立以實際貢獻為評價標準的科技創新人才薪酬制度,提高科技研發人員、高技能人才薪酬水平;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入股、崗位分紅權激勵等多種分配辦法,賦予科研機構和科技研發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給予科技研發人員股權、期權、分紅等中長期激勵,構建人才與企業“命運共同體”。

  加強“兩新”組織人才政治引領吸納,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發展黨員計劃上予以傾斜,提升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名以及黨委、政府各類表彰獎勵、評優評先比例。

  鼓勵人才向邊遠基層流動——

  博士最多可拿55萬元人才補貼

  給予畢業3年內自愿到陽曲縣、婁煩縣等艱苦邊遠地區就業創業的博士、碩士、本科畢業生最多55萬元、33萬元、19萬元人才補貼(助),且優先入住當地人才公寓。對到縣(市、區)以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可提前轉正定級;試用期工資可直接按試用期滿后工資確定;轉正定級時的薪級工資,在未列入艱苦邊遠地區的高定一級,在一、二類艱苦邊遠地區的高定兩級;艱苦邊遠地區的鄉鎮事業單位高、中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可以適當提高。

  來源:太原日報(記者 趙繼釗 通訊員 楊磊)


相關新聞


香蕉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欧美激情亚洲综合国产999111|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香蕉|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