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出臺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20條” 集聚鄉村發展動能
選稿人員:劉佳 | 發布日期:2022/1/6 9:44:17 | 瀏覽次數: 1026
近期,江蘇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意見》,出臺20條硬招實招,推動鄉村振興各領域人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為全面加快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重點培育壯大5類鄉村人才隊伍。加快培養鄉村產業人才,形成現代“新農人”群體,培育高素質農民75萬人。培育造就特色鄉土人才,深入實施鄉土人才“三帶”行動計劃,鼓勵通過產業化的方式傳承發展鄉土特色產業,新選拔培養“三帶”名人250名左右、能手500名左右、新秀1500名左右。選優建強鄉村治理人才,加強鄉村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農村經營管理人才、法律人才培養使用,實現農村地區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全覆蓋,農村基層治理網格“法律明白人”實現全覆蓋。穩定提升鄉村公共服務人才,聚焦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旅游、基礎設施等,培養農村定向醫學生6000名左右、每萬服務人口配備35名基層衛生人員,同時引導規劃師、建筑師、工程師及團隊下鄉開展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發展壯大農業農村科技人才,加大農業農村高科技領軍人才和團隊的引進培育力度,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關鍵領域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建設2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打造150個創新團隊。
引培并舉,不斷拓展鄉村人才來源渠道。在拓寬途徑育才上,要求開展涉農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鼓勵職業院校開設鄉村技術技能特色專業和特色班,鼓勵農業企業等下沉智力資源,為鄉村振興儲備專業人才。在創新渠道引才上,鼓勵企業家、專家學者、規劃師、離退休人員等以投資興業、援建項目等多種方式投入鄉村振興,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計劃等一系列“計劃”和“行動”,引導大學生、院士專家等各類人才到農村、到蘇北、到基層建功立業。在搭建平臺聚才上,要求建好用好各類農業農村創業創新平臺載體,開展“亞夫全省行”科技行動計劃等,推動農業科技人才下鄉服務,引導農村地區有條件的電商平臺、特色產業園區、特色田園鄉村等建設創業創新孵化基地,舉辦“互聯網+”大學生等創新創業大賽,為廣大“農創客”搭建平臺。在縣域統籌用才上,探索賦予鄉鎮更加靈活的用人自主權,鼓勵從上往下跨層級調劑行政事業編制,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傾斜,深入推進“縣管校聘”“縣管鄉用”等制度。
分類施策,進一步強化鄉村人才政策扶持。完善人才服務鄉村制度,落實基層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定向設崗、定向評價、定向使用”政策,吸引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提高農民教育培訓補助標準,逐步提高鄉村醫生收入待遇,穩定提高鄉村教師待遇,鼓勵鄉村振興投資基金等對符合條件的鄉村人才領辦創辦的農業企業投資。分類制定鄉村人才評價標準體系,適當放寬學歷資歷,淡化成果和論文指標,完善鄉土人才職稱評價標準,開展鄉土人才職稱評審工作。加大鄉村人才待遇保障,探索符合條件的返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原籍地或就業創業地落戶政策,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和鄉鎮衛生院人才統一納入住房保障范圍,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為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鄉村人才建立企業年金。加大創新創業扶持力度,開辟“綠色通道”落實富民創業擔保貸款、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等政策,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鄉村人才給予量身定制的低息信用貸款,優先保障返鄉入鄉人員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需求。加大人才激勵獎勵,對縣鄉事業單位專業性強的崗位聘用的高層次人才,可采取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制等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合理確定薪酬待遇,鼓勵按規定開展鄉村人才評比表彰。
建立健全鄉村人才工作長效機制。明確要求把鄉村人才振興納入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和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制定鄉村人才振興專項規劃。做好鄉村人才分類統計,建立信息庫和需求清單,健全鄉村人才省市縣鄉村五級管理與服務網絡。在優化發展環境上,要求建好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發展條件,吸引人才留在農村;鼓勵發展鄉村人才服務業,為鄉村人才提供中介、信息等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院校設立鄉村振興學院,打造短期輪訓和長期培養培育陣地。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