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圖片新聞>【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我們的幸福生活從這里啟航!”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我們的幸福生活從這里啟航!”

擇稿人員: 劉磊    |  發布日期: 2020-07-10   |   訪問次數: 720    
字體:
〖背景色:

  移民新村的就業扶貧車間內,搬遷來的村民經過培訓成為工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道路平整干凈,院落整齊劃一,房屋寬敞明亮……仲夏時節,走進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土牧爾臺鎮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映入眼簾。一座座大棚里蘑菇爭相升柄展傘,一處處養殖棚圈里牛羊健碩,村民們忙碌著,臉上洋溢著幸福喜悅的笑容,整個鄉村呈現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畫面。

  “現在我們不僅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而且也有了掙錢的路子,守家在地就能掙錢,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痹谛陆ù宓哪⒐酱笈锢?,一排排白色架子上,整整齊齊擺滿菌棒,62歲的吳三女正在這里摘蘑菇。去年村里建起蘑菇大棚后她就來干活了,一天一百元,到現在已經掙了4萬多元。

  這62座整齊排列的蘑菇大棚是新建村的集體經濟項目,去年吸納了當地70名村民就業,今年預計可以直接帶動就業100—150人。

  “土牧爾臺鎮屬于深度貧困地區,土地貧瘠,水資源匱乏,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特別是村莊布局分散,住房條件差,90%的常住戶居住在危土房中。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人口的住房問題,我們實施了易地搬遷。2016—2019年4年間,全鎮撤并了50個自然村,新建集中安置點30個,新建住房2326套,近3400名村民搬遷到鎮里的移民新村?!蓖聊翣柵_鎮黨委書記謝文君介紹。

  如果說搬得出是移民搬遷的上半篇文章,那么確保穩得住、能致富,則是讓移民搬遷工程經得起檢驗的下半篇文章。

  完成搬遷后,土牧爾臺鎮把工作重心迅速從解決好“怎么搬”向確?!鞍岬脕?、穩得住、有產業、能致富”轉變。當地積極謀劃產業發展的路徑,大力發展村集體實體經濟。

  走進大西村的繁育基地,大片牛群映入眼簾。這些牛都是土牧爾臺鎮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而引進的安格斯肉牛。

  大西村黨支部推行“黨支部+龍頭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農牧戶自籌、政府支持的方式,為142戶有發展意愿的貧困戶購置安格斯肉牛142頭,托養到繁育基地,每戶實現增收1500元。同時,村黨支部利用幫扶資金,也購買了104頭安格斯肉牛托管到基地,2019年實現15.6萬元集體經濟收入。

  產業鋪路的做法,帶領貧困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目前,全鎮建設了安格斯肉牛養殖、香菇種植、10萬只蛋雞養殖、速凍水餃加工、塑料包裝制品加工等集體經濟項目,實現了14個村委會實體經濟全覆蓋,各村委會通過實體經濟項目收益達到10—30萬元。

  要想“穩得住”,后續扶持關鍵靠就業。土牧爾臺鎮千方百計拓寬搬遷戶就業門路,通過強化扶貧車間就近就業、入企務工、引導發展產業等措施,使得搬遷群眾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干、門口把錢賺。

  記者在移民新村的就業扶貧車間看到,十幾名村民正在縫制一次性醫用墊單。這里的工人大部分是搬遷貧困戶,他們在移民新村安頓下來后進入村里的扶貧車間工作,經過統一培訓成為縫紉工。2018年從30多里外的師家村搬來的王玉連就在這里工作。她說:“以前咱沒文化也沒有一技之長,現在有一技傍身了,最幸福的是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我們的幸福生活就從這里啟航了!”

  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如今在土牧爾臺鎮,一場宏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從藍圖變成實景,以前住房差、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現在家家住新房、有院子,家用設施接近城里,公共服務完善便利。搬出“窮窩”天地寬,搬遷群眾逐步融入新的環境,教育、醫療和文化生活條件大為改善,移民新村成了他們溫暖的家園?!耙е^生活,往前看、謀發展?!敝x文君自信地說。(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胡芳趙弘皇甫美鮮郭慧超劉墨墨)


[責任編輯: 王彤]


相關新聞


香蕉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欧美激情亚洲综合国产999111|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香蕉|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