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新規“攪動”票據市場:票據融資價格失衡有望緩解
選稿人員:劉佳 | 發布日期:2023/11/15 15:43:02 | 瀏覽次數: 2204
近期,金融監管總局正式發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下稱“資本新規”)。資本新規關于風險資產權重計量的變化將給票據市場帶來直接影響。
目前,商業銀行風險資產計量涉及的票據業務主要有票據承兌、貼現和轉貼現業務。其中貼現和轉貼現后持有的票據屬于表內資產,而票據承兌在銀行屬于表外業務,應乘以信用轉換系數得到等值的表內資產。
多位市場人士表示,與現行票據業務風險資產計提方式相比,銀票承兌業務風險權重呈現結構性下降,票據貼現與轉貼現業務風險權重有所上升,這將對未來銀行開展票據業務產生重要影響。
或利于解決票據融資價格失衡
資本新規下,不同檔次的銀行執行不同的風險資產計量標準,不同檔次的銀行票據風險權重有所不同。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查詢,對于第一檔銀行來說,一是銀票承兌和商票直貼業務風險權重出現結構性下降,特別是中小企業、投資級公司相關業務的票據風險權重降低;二是對于絕大多數的銀票直貼和票據轉貼業務,原始期限三個月以上的票據風險權重由25%上升至40%。
對于第二檔銀行來說,一是銀票承兌和商票直貼業務風險權重出現結構性下降,其中降低了中小企業相關業務的票據風險權重;二是對于銀票直貼和票據轉貼業務,原始期限三個月以上的票據風險權重由25%上升至40%。
對于第三檔銀行來說,一是銀票承兌和商票直貼業務風險權重出現結構性變化,異地公司相關業務的票據風險權重上升至150%;二是對于銀票直貼和票據轉貼業務,不對票據原始期限作區分,風險權重一律提高至30%。
江西財經大學九銀票據研究院執行院長肖小和認為,與現行票據業務風險資產計提方法相比,總體來講,資本新規整體有利于承兌市場的發展,對票據貼現和轉貼現業務會有所調整。資本新規一定程度上鼓勵中小微企業、投資級公司辦理銀行承兌匯票業務,鼓勵擴大票據承兌供給,以緩解中小微企業及投資級公司的資金支付矛盾。
當前,票據市場供求關系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需求持續性大于供給,票據利率遠低于其內在的資產價格。對此,一位銀行同業部從業者表示,資本新規一方面結構性地降低了銀票承兌業務的風險權重,鼓勵銀行為中小微企業、投資級公司辦理銀票承兌業務,擴大供給;另一方面也結構性地提升了銀票貼現和轉貼現業務的風險權重,由此增加銀行以票充貸的成本,減少需求。這樣的監管導向意在讓票據市場供求關系恢復平衡。
“此外,資本新規在銀行商票直貼業務風險資產計提方面也有較大變化。在現有市場環境下,中小微企業很難依靠自己的信用簽發商票,銀行也不會愿意貼現。新規的調整對第一檔銀行為投資級公司的商票提供貼現服務有一定鼓勵作用?!鄙鲜鋈耸空f。
票據流轉業務風險資產計提存疑
資本新規對于相關票據業務規定也引起了市場的爭論。
此前市場預期的票據流轉型業務——轉貼現票據賣斷未到期,將按照20%的信用轉換系數計提風險資產的規定,在正式發布的資本新規中并未提及。
對于票據轉貼現過手方是否需要計提風險資產,即票據轉貼現賣出之后,轉貼現買入計提的風險資產能否釋放的問題,目前市場上同時存在需要計提與不計提的兩種理解。
一位資深市場人士介紹,目前市場對該業務的風險資產計量有兩種觀點。一是資本新規沒有提及就表明不計提。票據流轉型仍按照現在的要求執行,這將利好票據轉貼現交易活躍的機構,特別是風險資產又比較緊張的中小銀行。
二是資本新規沒有提及,是因為轉貼現票據賣斷將納入表外項目風險轉換系數表中的“信用風險仍在銀行的資產銷售與購買協議”,采用100%信用轉換系數。目前,國有行及部分股份制銀該類型業務即按該尺度執行,轉貼現賣斷票據根據期限按照20%或者25%計提風險資產。若照此執行,轉貼現活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將面臨額外的風險資產計提要求,票據市場將出現明顯萎縮。
票據業務或承壓
隨著資本新規的出臺,銀行將開始重新審視各項業務。業內人士表示,信用證業務相較票據業務的資本占用下降,銀行或許會減少票據業務規模而增加信用證業務的規模。
據記者查詢,資本新規對國內信用證的信用轉換系數進行了較大調整,按照貨物或者服務貿易、期限兩個維度進行區分。與貿易直接相關的短期或有項目,信用轉換系數為20%,其中基于服務貿易的國內信用證的信用轉換系數為50%;一年期以上的國內信用證,信用轉換系數為100%。上述調整利好國內信用證業務,尤其是服務短期貨物貿易占比較大的銀行。
據了解,銀行承兌匯票和國內信用證在經濟支付活動中存在一定的相互替代關系。銀行承兌匯票是由出票人簽發的、由銀行承兌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國內信用證是開證行依照申請人的申請開出的,憑符合國內信用證條款單據支付的書面承諾,是中國人民銀行為適應國內貿易活動的需要,于1997年正式推出的,用于國內企業之間商品交易的又一項支付結算工具。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基于貨物貿易的國內信用證當前占主流,資本新規調整之后,國內證與票據相比優勢會比較明顯:風險資產占用低,期限長,二級市場收益率尚可,轉賣之后轉出行無需考慮風險資產計提??梢灶A期,部分銀行承兌匯票場景需求將被國內信用證所替代。
來源:上海證券報